(毕业论文 字数:12463 页数:1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本文主要以英德市大洞镇苗花管理区的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侵害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发现该管理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与父母关系紧张、生理与心理健康欠佳、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侵害等问题。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从而更新社会与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 文化教育 心理健康 社会暴力
目录
1 前言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3 苗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浅析 4 苗花区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5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成因浅析 6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7 总结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1] 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在苗花管理区的留守儿童群中,甚至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与措施,加强文化与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据新华网发布的全国妇联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指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2] 因此,在留守儿童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新出现的还是已有的,均亟待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