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页数:3字数:2740)引 言 混凝土结构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缝隙夹渣和缺棱掉角等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也是造成建筑结构缺陷和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建筑结构缺陷和预防质量事故,需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进行预防。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01)规定主体结构的子分部工程有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其中混凝土结构的分项工程有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下面就以最常用的模板、钢筋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来探讨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成型过程中不因钢模拼装缝隙造成漏浆,影响混凝土质量,模板中安装发泡聚苯烯薄膜进行填缝。 在柱模板支设过程中,考虑到柱截面较大,柱模板加固采用型钢柱箍进行模板加固,梁模板采用对拉钢片对梁模进行加固,以防胀模。底层板模板支架必须稳固,其支架基础置于坚实地基上,并在其上铺宽500mm,厚70mm,长大于3m的木板。地基土必须有顺畅的排水措施,排水沟顺木板方向设置,施工中设专人看护。 在模板支设过程中,梁柱接头处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故在模板配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接头处模板的配制,采用木模或竹胶板进行支设。 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可拆除,应根据温度情况进行掌握,不得过早拆模,以免混凝土构件因受力产生裂缝。拆模过程中,不得用大锤等重物对模板进行打击,以防损坏混凝土。对于早拆模板,未留置同期试块的,应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定合格后,方能拆除。 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为预防梁、柱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钢筋定位卡。板负弯短钢筋位置采用钢筋马凳进行支设,板底钢筋采用水泥砂浆垫块进行垫设。 钢筋在闪光焊接过程中,应对其钢筋规格,变压器级数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匹配。并对钢筋焊接端部进行检查,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且焊接完成后接头颜色必须由红色变为黑色方能松开夹具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3.1 预防混凝土结构麻面的产生 (1)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3) 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3.2 预防混凝土结构露筋 (1)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2)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3) 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细石混凝土浇筑。 (4) 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 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6)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7)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8) 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专人看护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3.3 预防混凝土结构蜂窝的产生 (1) 柱子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0m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子不超过10m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混凝土时,柱子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2) 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400mm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3) 柱子边长大于400mm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4) 柱断面在400×400m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0m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 (5) 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6) 捣实混凝土拌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0~50mm。
目录
引 言 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4、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