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对新时期的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 简介:(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5767) 摘 要: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是研究产业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就林业产业时空特性而言,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时空分离和时空压缩的困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林业产业要适应现代科技变革和产业变迁,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毕业论文 页数:5 字数:5767) 摘 要: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是研究产业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就林业产业时空特性而言,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时空分离和时空压缩的困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林业产业要适应现代科技变革和产业变迁,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林业产业的时空转换,拓宽林业产业的市场时空;提高林业产业技术,促进林业产业的时空延伸;优化林业产业布局,提高林业产业的时空效益。
关键词:林业产业;经济时空;时空困境;产业集聚

 

目录

一、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
二、中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时空压缩的困境
三、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时空转换和时空延伸
四、结语

 

自然科学中突出地表现在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转变中;哲学中时空特性问题一直是思想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科学和哲学对时空特性的分析推动了经济学从时空角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但因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的复杂性,经济学的研究往往抽离掉它的时空特性。忽视了时空特性,必然导致只能运用比自然科学更简单、更粗疏的方法去研究经济现象。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大多数社会分析学者仅仅将时间和空间看做是行动的环境,并不假思索地接受视时间为一种可以测量的钟表时间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只不过是现代西方文化特有的产物……”[1]:难能可贵的是,吉登斯在建构他的理论时,把时空看做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
就经济现象而言,时间和空间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经验上用抽象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描述经济现象,其本质上是自然时间和自然空间。自然时间是指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日历时间;自然空间则是指运动着物质的广延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三维度量的总和。经济时间是指已经被人类劳动直接开发和利用的时间,它是人类参与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时间;经济空间是已经被社会劳动利用改造过的自然空间,即承载现实生产力诸要素运行的自然空间。自然时间和自然空间是潜在的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可以通过人类劳动的利用和改造转化,其转化程度依赖于人们对时空的认识及相应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水平。[2]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对于形成经济行动、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作为构成要素的意义。
时空特性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特性,它参与和构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但时空结构只是构成经济社会的现实因素,其本身不单独存在,在理论研究中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来研究它的特性。就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而言,从经济时空的维度看中国林业产业面临着时空分离与时空压缩的困境。
一、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成熟社会的“起飞”过程中,这一过程决定了中国林业产业的生产方式。从时空角度考察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林业产业的个人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分离
中国已成为林业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林业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较低,2003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 860亿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3 518亿元,占60%;第二产业2007亿元,占34%;第三产业335亿元,占6%。以木材及其他林业产业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40%的平均水平。低水平的生产使得林业产业的生产工人的自然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能构成社会所需要的经济时间。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为I,34亿hm2,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列居世界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m2,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71,8m2,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m2。中国森林资源现状决定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和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又决定了林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劳动者所付出的生产时间并没有被市场认可以及带来相应的市场价值,从而导致个人的生产时间并没有转化为经济时间,使得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相分离。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这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在过程的进行中,即在棉花变为棉纱时,消耗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只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算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时间。”[3]
(二)林业产业的自然力作用时间与劳动力作用时间的失衡
一般来说,产品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力发生作用的劳动时间和自然力作用的自然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是指与劳动过程长短无关但受劳动产品性质和制造产品方式制约所中断时劳动对象受自然作用的时间。在此期间,劳动过程停止,但生产时间仍继续,所以,生产时间往往长于劳动时间。在林业产业中自然作用时间最为显著,并且很难缩短其作用时间,致使林业产业中自然力作用时间与劳动力作用时间的失衡。此外,森林资源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统计,速生丰产林的种植时间最少需要6—8年,林木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土地条件、栽培品种、经营管护措施是否到位等,都是影响林木成材的重要因素。就森林资源培育的经济效益看,如杨树速生林平均每亩的经营成本为1 400元左右,满足所有条件后,一亩的利润仅为1 500—3 000元。[4]另外,还要面临若干年后的市场价格和改革政策的风险,因而导致没有企业愿意对营林投资,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资金和资源缺乏的困境。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