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字数:3845 页数:3)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制造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则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实际上,采购部门的效率过高,仓库里囤积的某些材料10年都用不完,资金周转很慢;许多公司要用6~13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所需要的物料量,所以订货周期只能为6~13个星期;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财务部门不相信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等等。不能否认,以上这些情况正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然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能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它呢? 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国外的ERP/MRP II的软件厂商早已悄然地走进了中国市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 ERP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确实对很多企业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的MRP II/ERP行业自1995至1997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7%,而1998年增长速度竞高达35%左右(不包括财务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2亿元。据统计,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一千一百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采用和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但中小型企业较少,而北方企业购买ERP产品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ERP在中国已经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 一. 我国企业的ERP实施现状 (一) 从ERP软件本身来看:我国ERP软件整体上还不成熟。 软件的成熟性,是软件商业化的基础。根据国际上的一项研究表明:ERP项目70%以上都不成功,而且成本平均超预算240%,安装时间超预计178%。目前我国实施ERP的成功率不足30%,七成的实施单位依然处在交学费的阶段,多数企业应用ERP后,其管理水平以及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状况的相关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以致在过去20年,中国80亿元的投入,大多打了水漂。这表明:ERP软件就整体而言,并未完全成熟。这种不成熟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功能可用性不足,平均只能达到预期功能的50%左右;其次,调试周期过长,当前ERP软件的平均调试周期在18个月到31个月;第三,软件自身缺陷过多;第四,项目成本是隐性增长的黑洞,实践告诉我们,ERP项目的实施成本,可能是软件价格的三到五倍。 (二) 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 我国企业实施ERP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在于企业,因为毕竟企业是实施ERP的主体和核心。ERP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 1、企业缺乏对ERP本质的正确认识。 至今,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尚模糊不清。认清ERP到底是什么,这很重要。ERP到底是什么?首先,ERP是关于企业资源(人、财、物、金、信息等)的集成管理系统,是关于实现企业资源优化的理念、知识、程序和方法,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一种理想模式或平台。其次,ERP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ERP虽然形式上也有一般的信息的处理过程或功能,但ERP归根到底是按预定环境与条件人为设定预先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执行着许多人们(设计者)赋予的“管理功能”。该系统,关注企业内部资源从投入到产出的流程,即人力、机器、材料、能源、资金、信息和时间等的最有效集成、“管理”,最终表现为对市场响应时间的节省,同时也表现出对管理过程的干预,产生相应的效果。 2、企业对自身应用ERP的目的不清楚。 可能无一例外,企业应用ERP的初衷,都是想借此来提高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个愿望是好的,可现实是单就ERP本身来说,它的初衷不是直接来达到这个目的的。ERP是为了辅助、支持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生产模式、健全、完整管理体系的企业,达到不断保持与获得竞争优势的工具或手段。 二. 中国企业实施ERP的迫切性理由 (一) 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每一个中国企业都不会等闲视之。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不要说到国际市场上去与跨国公司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对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能保住国内市场现有地位已属不易。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企业目前与国外企业相比较存在着几点明显的不足: 1.比资金实力,我们明显不足; 2.比产品科研开发实力及成果转化能力,更与国外企业有几倍的差距; 3.比经营机制、激励机制,我们绝大多数企业都还不完备; 4.比管理基础、信息化水平,恰恰又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 中国企业加入WTO后面临的是更加全球化、更加数字化的无国界竞争,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以上面临的全部难题,但起码能为企业提供一种提高效率的手段。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通过它达到业务重组、组织重组和管理重组,尽快改变我国企业传统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因此,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应用ERP系统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需要。 21世纪的中国正在迎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1000余万中国企业责无旁贷要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但同时,它们也面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企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全面而残酷的竞争;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大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款款而至,企业资源的综合运营能力业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中国企业既要考虑自身体制的转换和管理的加强,又要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ERP软件本身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载体,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一种先进理念、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想。它能将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其它企业,特别是相近企业中传播,用户采用这些软件等于引进该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模式。因此,它给企业带来的是整体实力的增强,是发展壮大! (二)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联想公司为例:联想集团为什么要实施ERP系统?联想集团虽然财大气粗,但对中国企业管理大师级人物的柳传志来说,决不会花几千万元去赶ERP的时髦。关键是ERP先进的管理思想,将企业外部客户的需求、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流程以及供应商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经营的宗旨。联想公司之所以决定实施ERP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1:集团业务高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 2:国外竞争加剧,公司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3:集团的整体战略需要管理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目录
一. 我国企业的ERP实施现状 二. 中国企业实施ERP的迫切性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