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郎艳怀.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教程[M].第1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4~37 [2] 李林,吴国民,周永正.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教程[M].第1版.北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2. 58~61 [3] Angel de la Fuente.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M](朱保华,钱晓明).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47~473 [4] 李守耕,徐德奎,郝卫兵.知识经济与中国对策[M].第一版.北京:世界经济出版社,1999.97~189 [5] 闻潜.中国经济运行层次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6] 和添锦.我国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J].百家争鸣,2005.2(5):13~18 [7] 黄越夫.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5. [8] 王德文,张建武,都阳.中国劳动经济学[J].科学出版社,2004.4(4):2~8 [9] 中国年鉴编辑委员会.1983中国经济年鉴[J].经济管理杂志社,1983 [10] 刘国光.199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89~114 [11] 汪同三,张守一,吴承业.21 世纪数量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25 [12] 宋建军,张庆杰,王海峰.环境、资源与人口[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20~188 [13] 张纯元.人口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110~125 [14] 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6~55 [15] 符钢战.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经济分析: 从微观到宏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6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