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在建国初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增长的方针,当时是为了迅速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另外它实行了赶超的战略,当时是在中国特定的背景下实行的。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重工业优先增长的这样一种片面性的做法。从80年代初开始,实行了向轻纺织工业倾斜的政策,鼓励支持轻纺织工业的发展,调整重工业过度、轻工业过轻、市场消费水平供给不足这一局面。 从90年代后期以来的十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又出现重工业重新高度增长的这样一个局面,这种高速增长大概数据是,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率要超过轻纺织工业,当然轻纺织工业也增长得很快,但是它比重工业要慢四个百分点。它增长的结果就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在增长值中的比重值发生了这样一个变化,在整个增加值构成中2003年重工业占到64.3%,2004年达到65%,轻纺织工业增长值达到35%。 一、概念与理论基础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重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占用劳动力较多,资本和技术的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劳动比重相对较大的这部分经济,一般为传统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传统的产品生产。 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技术进步。这是因为,没有技术进步,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最终人均产出的增长就会停滞。一个国家要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就应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 |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