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简介: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榆林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十分突出,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脆弱的...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榆林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十分突出,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日益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加工活动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榆林市为例,按照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层次指标进行了权重分析与计算: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变异系数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协调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最后,依据协调发展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榆林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
 
【文件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框架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结构框架
        2.3 研究方法
        2.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界定及理论分析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定性研究
        1.2 定量研究
    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其涵义
        2.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概念
        2.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涵义
        2.3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
    3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
    4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4.1 生态经济学理论
        4.2 协同理论
        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
第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1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系数赋值
        2.1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赋权信息源的相关系数矩阵
        2.2 计算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2.3 计算主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载荷矩阵
        2.4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确定
    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4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第四章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1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概况
    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权系数赋值
        3.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赋权信息源的相关系数矩阵
        3.2 计算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3.3 计算主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载荷矩阵
        3.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权系数计算
        3.5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求算
        3.6 区域及各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求算
第五章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研究
    1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概念
        1.1 协调与发展
        1.2 协调发展
        1.3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
    2 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
        2.1 协调度的计算模型
        2.2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
    3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
        3.1 区域各子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等级
        3.2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
        3.3 区域各子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
第六章 对策与展望
    1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1 建立榆林区域生态与经济信息系统
        1.2 强化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人文因素
        1.3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
        1.4 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支持
        1.5 制定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1.6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
    2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展望
        2.1 日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2.2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3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投资力度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1 结论
    2 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