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增加就业:中国生产方式的现实选择

  • 简介: 原文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要素的相对价格,在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较低,应以简单劳动密集为主,简单劳动密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中国增加就业的对策。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可以多...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要素的相对价格,在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较低,应以简单劳动密集为主,简单劳动密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中国增加就业的对策。
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前者就是资本密集型,后者称为劳动密集型。本文在这种划分基础上,把劳动密集型进一步划分为简单劳动密集和复杂劳动密集两种形式;所谓简单劳动就是一切具有正常劳动能力者不经过专门训练便可胜任的劳动;简单劳动密集模式在中国现阶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要素的相对价格
生产某种物品,使用多少生产资料,多少劳动力,理论上说可以有无数种组合,很难说哪种组合就是绝对好的方法。工程师可能从技术偏好出发认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但经济学者认为,只有单位费用最小或成本-产出最大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同样在中东承包土木工程,前苏联的资本最密集,自动化程度最高;中国的劳动最密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最低;而美国处于中间状态。从技术观点看,似乎前苏联资本系数最高,设备最先进,因而最有效率;用经济观点看,它们在各自国度都符合成本最小化的最佳组合原则,都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为什么呢?


  目录

一、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要素的相对价格
二、简单劳动密集是中国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
三、增加就业的对策
四、增加就业政策所面临的困难


  参考资料

1,(美)雷诺兹:《徽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美)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 张五常:《编译参考》,1991年第5期。

4, 戴园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

5,(美)萨缪尔逊:《经济学》,中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版。

6, 欧洲经济委员会:《2000年全面经济展望》,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