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

圣人眼中的理想人格——释《论语》中的“君子”

  • 简介: 原文 在《论语》一书中多次出现的“君子”,是孔子眼中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孔子对君子人格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阐释,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本文将从《论语》出发,通过君子的自我修养、君子的与人交往、君子的...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在《论语》一书中多次出现的“君子”,是孔子眼中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孔子对君子人格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阐释,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本文将从《论语》出发,通过君子的自我修养、君子的与人交往、君子的处事以及君子的从政四个方面来解读孔子眼中的理想人格,并对这种理想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作出阐释。能够主宰自己的言行,并使之符合道德的主体,是具有完美道德品质的人,孔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君子。在孔子以前的西周社会,君子用以表示等级身份,孔子在此基础上为之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君子从受外在社会关系制约的垄断身份转变为人的自我追求的人格理想。由此,君子成了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的人的代称,成了理想人格的化身。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君子的人格品性作了详细的阐释。


  目录

一、在自我修养中达到人格的独立
二、在与人交往中实现仁、符合礼
三、在处事中追求道义
四、在从政中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


  参考资料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今读》 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