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一书中多次出现的“君子”,是孔子眼中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孔子对君子人格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阐释,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本文将从《论语》出发,通过君子的自我修养、君子的与人交往、君子的处事以及君子的从政四个方面来解读孔子眼中的理想人格,并对这种理想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作出阐释。能够主宰自己的言行,并使之符合道德的主体,是具有完美道德品质的人,孔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君子。在孔子以前的西周社会,君子用以表示等级身份,孔子在此基础上为之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君子从受外在社会关系制约的垄断身份转变为人的自我追求的人格理想。由此,君子成了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的人的代称,成了理想人格的化身。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君子的人格品性作了详细的阐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