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以人为镜”引发的经济学思考

  • 简介: 原文 在人的行为的改进方式上,人们往往选择“以人为镜”而非纯粹的“内省”,实际上是效率选择的结果,其原因:第一:纯粹内省的前提是完全理性,获取完全理性的成本是极其高昂和不现实的;因而人是有限理性的而不是完全理性的;第二,“以人...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在人的行为的改进方式上,人们往往选择“以人为镜”而非纯粹的“内省”,实际上是效率选择的结果,其原因:第一:纯粹内省的前提是完全理性,获取完全理性的成本是极其高昂和不现实的;因而人是有限理性的而不是完全理性的;第二,“以人为镜”提供了更高的效率,效率源泉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基准参照体系。我们都知道唐朝历史上的著名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其缔造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唐太宗能够缔造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辉煌呢?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他的治国之道:他不断地反省自己,倾听和采纳大臣的良谏,以尽量避免自己的过失给国家带来祸患。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唐太宗与魏征之间“以人为镜”的典故了。魏征死后,唐太宗伤叹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内省”,还是“以人为镜”?
二 两个经典的经济学假定: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
三 有限理性的历史必然: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
四 “以人为镜”选择的内在驱动力:有效率的基准参照体系提供
五 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钱颖一] 现代经济学在美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王键]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出版社,1998.
[李仁贵] 24位诺贝尔大师解读经济学与人生[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