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兼评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 简介: 原文 经过五、六年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以及一年多埋头写作,林毅夫、蔡方、李周三位学者,把他们的新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以下简称《奇迹》;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献给读者。笔者有幸先睹为快,...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经过五、六年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以及一年多埋头写作,林毅夫、蔡方、李周三位学者,把他们的新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以下简称《奇迹》;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献给读者。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获益匪浅。这是一部颇有水平的理论著作。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奇迹》提出和讨论的是有关经济发展、国家兴衰的重大论题。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和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中国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所谓“中国模式”。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东方文明大国再次走上兴盛和发展之途,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提出和讨论这样的问题,并且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作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其意义可想而知:不仅在学术理论上是一个前进,而且在政策实践上也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对中国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有明显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其次,《奇迹》从理论上再现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的历史和现实。由于作者明确提出和紧紧抓住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是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而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和毫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三位一体的传统体制,是由于选择和实行这一战略的要求而内生地决定的,其已经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改革也紧紧围绕着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在全书中把自己的理论逻辑贯彻到底,因而,不仅做到了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而且实现了改革和发展的巧妙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札实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这一点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著作不曾达到的。与《奇迹》的分析比较起来,那些就事论事地描述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空泛地、一般地讨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目录

一、一部有水平的理论著作
二、三个理论分析框架的比较
三、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参考资料

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Douglass C.North and Robert P.Thomas), 1976:《西方世界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127;A New Economic History),张炳九译,学苑出版社,1988。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North), 1981: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Mancur Olson,1980,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曼库尔·奥尔森(Mancur Otson),1982:《国家兴衰探源》(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吕应中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张宇燕,1994,《利益集团和制度非中性》,《改革》,第2期。樊纲,1994:《渐进与激进:制度变革的若干理论问题》,《经济学动态》,第9期。樊纲,1993:《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经济研究》,第1期。杨晓维,1994:《控制、利益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式的选择》,《经济研究》,第12期。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