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下)

  • 简介: 原文 70年代以前,在福利经济学与道德哲学两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阿马提雅·森(A.Sen)曾经说过:经济学“理性”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指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其二是指个体决策过程在逻辑上的无矛盾。在他之前对经济学...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70年代以前,在福利经济学与道德哲学两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阿马提雅·森(A.Sen)曾经说过:经济学“理性”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指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其二是指个体决策过程在逻辑上的无矛盾。在他之前对经济学“理性”做了更为现代的表述的,是数学家纳什(J.Nash,因博弈论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50年2月写的一篇笔记(参见汪丁丁,1996c),他明确指出经济学家惯常使用的“效用涵数”及其理论“需要更正”,并提出选择博弈论做为替代理论。他提出的“选择算子(choiceoperators)”,在我看来,是目前为止对经济学效用理论加以改造的最富现代意义的理论工具。
事实上,我们从上述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可以看出,经济学家对个体理性———自利性,或极大化原则的强调,已经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在群体之中理性的个体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这个问题被诺斯(D.North,因将交易费用理论用于经济史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称为“一切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自然也是对经济学和社会学同等重要的问题。


  目录

三、社会博弈以及形式主义作为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最后阶段
四、制度变迁与理性行为研究方法的转换
五、结语


  参考资料

汪丁丁,1996a,“‘卢卡斯批判’以及批判的批判”,《经济研究》,1996年3月。
1991,“资源经济学前沿问题”,《管理世界》,1991年8月(已收入汪丁丁著《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992,“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年5月。
1994,“近年来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及反思”,《经济研究》,1994年10月。
1995,“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经济研究》,1995年9月;
1996b,“产权博弈”,《经济研究》,1996年10月(两文均收入汪丁丁的文集《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96c,“连续性假设的社会科学涵义”,《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秋季卷。
1997a,“回顾金融革命”,《经济研究》,1997年12月。
1997b,“知识沿时间与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经济研究》,1997年6月。
1997c,“试说‘现代性问题’”,《读书》,1997年6月;《试说“后现代性”》,《读书》即将发表。
1998,“市场社会的道德基础(通论)”,《公共论丛》,1998年即将发表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