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货币银行学] 浅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业的信用风险..

  • 简介: 原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银行在利率管理的框架下,逐步加强了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主动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1996年开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启动。最初,同业拆借利率是由交易双方根据...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银行在利率管理的框架下,逐步加强了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主动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1996年开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启动。最初,同业拆借利率是由交易双方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现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经全部放开。再看国债市场利率,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一年期以上的国债发行正式采用招标方式,从此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开始实现市场化。1996年4月人民银行正式以国债回购方式启动了公开市场化业务,回购利率实行市场招标。因此在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上也开始实行市场化。另外,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交易利率也已实现市场化。到了2003年,利率市场化的试点已在温州某些农信社全面铺开,试点农信社在人行限定的利率浮动范围内,存款最高上浮50%贷款最高上浮达100%。可见,利率市场化的脚步正日益临近。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必然会给各行各业及金融业带来巨大生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金融业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无疑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在目前的银行体系和体制下也存在很大风险,尤其是金融业将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


  目录

一 、引言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问题
四、面对银行业信用风险须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五、结论


  参考资料

刘芳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制度与国际借鉴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6
解放日报2月1号报道
薛莉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 》 《金融信息参考》2003.3
蒋洪 《上海银行业务基础教程 》2003.2
张慧莲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经济研究参考》2002. 62
wwwe521.com 《融资,信用和债信文化》2002.1.10
胡继前 陈列希《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中国金融》2003第10期

原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银行在利率管理的框架下,逐步加强了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主动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1996年开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启动。最初,同业拆借利率是由交易双方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现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经全部放开。再看国债市场利率,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一年期以上的国债发行正式采用招标方式,从此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开始实现市场化。1996年4月人民银行正式以国债回购方式启动了公开市场化业务,回购利率实行市场招标。因此在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上也开始实行市场化。另外,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交易利率也已实现市场化。到了2003年,利率市场化的试点已在温州某些农信社全面铺开,试点农信社在人行限定的利率浮动范围内,存款最高上浮50%贷款最高上浮达100%。可见,利率市场化的脚步正日益临近。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必然会给各行各业及金融业带来巨大生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金融业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无疑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在目前的银行体系和体制下也存在很大风险,尤其是金融业将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


  目录

一 、引言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问题
四、面对银行业信用风险须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五、结论


  参考资料

刘芳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制度与国际借鉴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6
解放日报2月1号报道
薛莉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 》 《金融信息参考》2003.3
蒋洪 《上海银行业务基础教程 》2003.2
张慧莲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经济研究参考》2002. 62
wwwe521.com 《融资,信用和债信文化》2002.1.10
胡继前 陈列希《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中国金融》2003第10期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