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答辩论文经管论文经济论文

中国高教在WTO门前徘徊

  • 简介: 原文 近世以来,中国教育在向世界大势趋同的历程中,曾经带着沉重的脚步,三次战战兢兢地尝试过向传统体制的突破与冲击。1865年洋务派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先河。随后,经中国士大夫阶层中为数极少的一些睁开了眼睛的人斩...
    • 请与管理员联系购买资料 QQ:5739126
  • 论文简介
  • 相关论文
  • 论文下载
原文

近世以来,中国教育在向世界大势趋同的历程中,曾经带着沉重的脚步,三次战战兢兢地尝试过向传统体制的突破与冲击。1865年洋务派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先河。随后,经中国士大夫阶层中为数极少的一些睁开了眼睛的人斩荆劈莽、忍辱负重地奔走呼号,终于促成清政府于1905年9月明令自1906年起彻底废止科举制度,从此中国教育的功能与目的一洗肇始于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3年)、历时近1400年的八股科举的腐朽与没落,开始了全面近代化历程,是为首次,历时凡40年;1915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即《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风起云涌。在以胡适为首的一批知识精英极力倡导的白话文运动的感召下,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训令全国中小学把国文课改为国语课,同时废止清末以来的各种文言文教科书,从此中国教育的语言载体和内容体系又一次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为第二次,历时5年;1977年初,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对1920年——1966年逐步完善起来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否定之否定,直至今天我们面对WTO ,再次陷入“中国教育何去何从”问题的沉思,是为第三次,历时24年。与中国教育前两次突破与冲击一样,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教育第三次历史性迈进,同样背负着历史的千年沉重。它既要面对五千年古老文明的追问,又要面对数十年、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后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殷殷期盼。因此,“中国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可谓“千年沉重”,正伤透着每一个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脑筋。


  目录

一、我们正在做什么——对某些热门现象的善意批点
二、别人正在做什么——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改革的思路


  参考资料

[1]周春林等。杨福家对比中外教育观[N]。北京青年报,2001,11,12。
[2]孙莱祥等。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形成的基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5-28。
[3]国外公司介入中国教育体系,洋文化挑战传统教学方式。http//news.sohu.com/,2002,1,19
[4]王生洪。正视利弊主动应对—中国高等教育“入世”策略纵横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2,(2):8-12。
[5]罗旭辉等。中国入世引发高校"地震",院系结构调整刻不容缓[N]。中国青年报,2001,11,6。
[6]胡晓军等。江西大学生可以跨校选课,高校之间学分相互承认。http//news.sohu.com/,2001,12,16。

查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