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着西部广大地区人民的福祉,而且西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和现代化的进程。然而,西部大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复杂而艰巨的事业,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哲学探讨,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抓住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制定正确的决策,方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观点出发,谈谈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许注意解决的问题。(一)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出发,防止地区差异转化为对抗我国东部地区,一方面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契机而先富,而大西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之下。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不仅会使东西部之间发展的差距继续拉大,形成两极分化,而且还会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经济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差距就是差异,也就是社会矛盾。虽说它属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但如果任其扩大而不作适时的调整,就有可能向对抗的方向转化。特别是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总面积的96.6%,大部分又是边疆地区,因此,东西部能否缩小差距,西部能否得到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我们一定要明白差异就是矛盾,而且有可能向对抗转化的道理,一定要坚持两个顾全大局的思想,搞好西部大开发,努力缩小东西部差距,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不利转化,为我国的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一)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出发,防止地区差异转化为对抗(二)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出发, 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做到开发与治理相协调(三)从抓主要矛盾入手, ,把解决水资源短缺作为西北开发与再造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四)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出发,深入分析和处理西部开发中的各种矛盾,及时制定综合协调的总体规划(五)根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原理,西部地区人民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把西部大开发建立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基础上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61版.[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3]张海亮、张落成: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J],民族研究,1997(6).[4]王杰玲、钟应先:论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赵曦: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战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