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以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并对小区域断口与缺口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方法对断口与缺口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推导出相关分析模型,进而研究小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及断口与缺口弥补的计量标准,最后以西部区域开放为中心提出相应的对策主张。
小区域经济结构缺口与生产要素资源断口是西部大开发面对的难题本文中的小区域主要指县域经济,必须具备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实现将失去基础和推动力量。因此,小区域经济结构缺口与生产要素资源断口问题的有效解决,是西部大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数据分析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如果没有次级区域、小区域(主要是县域)、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开放,整个西部大开发将失去支撑和依托力量。要实现大开发预期目标,需解决如下问题。
1.小区域经济结构断口
西部地区既是地域空间范围,又包含丰富的经济内涵。从地理和行政区划的角度看,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
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总人口2.85亿,占全国的23%(王一呜,1999)。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西部地区泛指位于我国版图西部的广大欠发达和落后地区。西部地区从总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的小区域经济结构缺口现象的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
所谓小区域经济结构断口,在本文中指在一个较小的区域经济体系中(主要指县域经济),存在着经济结构的不完整性即支持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技术资源不足于支持该小区域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同时经济体系的供给——生产——需求结合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两个断口:资源结构与生产投入结构的不对称断口;产出结构与区域市场结构不对称断口。小区域经济结构缺口在任何经济体系中都客观地存在着,但在较发达地区,采取了较为有效的弥补手段,把消极影响限制在较小程度。反之,西部地区则面临较多困难(为了论述方便,简称小区域断口)。
|